大慶201不銹鋼廠資訊 | 大慶201不銹鋼廠新聞 | 大慶201不銹鋼廠圖片 | 大慶201不銹鋼廠百科 | 大慶201不銹鋼廠博客 | 返回首頁
“力爭今后10年每年原油穩產4000萬噸!”這是大慶油田的回答。
這個已經過了“生命旺季”的世界級大油田,為了實現穩產目標,如今正在打響一場艱難程度不亞于當年開發之初的“新會戰”。支撐這場會戰的武器,是現代科技;鼓舞大慶石油人續寫奇跡的動力,是已經滲透到血液里的“自加壓,解國憂”的大慶精神。
10年穩產=發現一個“新油田”
2008年春天,正在北京出席全國“兩會”的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、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王玉普,在會議的間歇被一些來自港澳的代表、委員圍住了。
“大慶真的沒有油了嗎?”“大慶原油產量還能穩得住嗎?”
“請轉告大家,大慶油田垮不了!”王玉普堅定地說。
此后不久,大慶油田宣布了今后10年每年原油穩產4000萬噸的新目標。
19億多噸原油,占全國同期陸上原油總產量的40%以上,裝在60噸的罐車里直線排列可以繞赤道10圈——這是大慶油田過去40多年貢獻的形象寫照。
身為中國目前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,大慶油田開發至今,除了不可撼動的產量“冠軍”地位,還創造了全國石油工業上繳利稅最多和原油采收率最高兩項第一。
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,是石油需求的剛性增長。近年來,中國原油進口壓力增大、成本提高,成為制約經濟前行的重要因素。
“國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”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”。這是鐵人王進喜當年的兩句名言,現在被后人們用來重新詮釋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。
“大慶要繼續為國分憂,油田正承擔著與48年前同等重要的歷史使命。”大慶油田黨委書記王永春說,“實現每年原油穩產4000萬噸的目標,是大慶油田再鑄輝煌的新起點。”
依照油田原來的“十一五”規劃和“百年油田”建設目標,大慶計劃到2010年生產原油3800萬噸,到2020年遞減到3100萬噸左右,同時依靠增加深層天然氣產量保持油氣當量整體穩定。如今,按每年穩產4000萬噸的新規劃測算,大慶油田今后10年將比原計劃增產原油3680萬噸,相當于一個中等油田的產量。
高科技支撐“穩產工程”
作為一個資源型企業,經過長期的高速開發,儲量逐漸減少不可逆轉,這是大慶油田同樣必須面對的現實。那么,持續穩產靠什么?
2008年5月中旬的一個深夜,大慶油田的“大腦中樞”和“智囊中心”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大會議室里燈火通明。針對提高油田采收率細節實施方案的技術會議已經持續了10多個小時,除了勘探和開發等方面的專家,油田的幾位高層也一直在場。
近兩個月來,大慶油田按照上級要求調整生產方案,研究制定新的發展規劃,開展“解放思想、謀劃發展”的主題實踐活動,發動廣大科技人員重新評價資源,挖掘技術潛力。在勘探開發研究院,這樣通宵達旦的具體實施行動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了。
“要打好新世紀的新會戰,科技是關鍵。”大慶油田副總經理馮志強說,“經過反復謀劃論證,油田確定了以高科技為支撐的整體穩產戰略,形成了《持續穩產規劃》和《科技發展規劃》。”
到2007年底,大慶油田已探明儲量60.95億噸,動用51.33億噸,未動用的9億多噸儲量均分布在外圍油田,滲透率低、產能低、豐度低,資源品位差。
“形象地說,好吃的都吃得差不多了,剩下的都是難啃的"硬骨頭",開發成本高、風險大,必須靠高科技手段打一場新的會戰。”馮志強說。
為了保證實現持續穩產的資源基礎,大慶油田提出“保持儲量增長高峰期,實現儲量上億再十年”的目標,加大精細勘探、外圍甩開勘探、綜合資源勘探等系列科技攻關力度。油田的具體目標是:未來10年提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至12億噸,增加探明可采儲量1.5億噸至1.8億噸。
“2004年以來,大慶油田已連續4年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,我們對今后每年再增加1億噸探明儲量有信心。”油田勘探部副主任孫宏智說。
依靠科技進步,大慶油田在“十一五”的后3年傳統水驅油技術年產量將保持在2000萬噸以上,遞減率控制在8%以內。通過加大控水挖潛力度,力爭采收率再提高3個百分點。同時,加快推廣普及“三次采油技術”,使油田整體開發水平邁上新臺階。
油田技術發展部副主任孫英杰說,目前油田本著“以產量指標帶動科技進步、以科技進步促進原油穩產”的思路,重點開展了8項配套技術研究、10項專項技術攻關和7項儲備技術探索,22項礦場試驗陸續展開。增加重大礦場試驗經費11億元、基礎建設費7億元,支持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。
一場永不閉幕的會戰
2008年7月16日,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。湛藍的天空下,井架高聳入云,抽油機有節奏地工作著,油田的祥和中彰顯著生機與活力。
這又是一個讓人心潮澎湃、熱血沸騰的日子。在大慶油田體育館里,3000多名油田的干部、職工會聚一堂,“穩產4000萬噸誓師大會”宣告了新會戰的開始。
“讓我們用青春和生命的激情,點燃高科技新會戰的火炬!”青年突擊隊的誓詞,仿佛是鐵人“寧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豪言壯語的回聲。
不可否認,新世紀的大慶油田面臨的困難更多、矛盾更復雜。資源減少,勘探開發難度加大,生產效率降低,成本提高。稍有懈怠,就有走下坡路的可能。
“大慶油田在開發建設過程中,培育了以"愛國、創業、求實、奉獻"為主線的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,這是新世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,是我們的信心和力量之源。”王永春說。
“困難面前有大慶人,大慶人面前無困難!”這是幾十萬大慶石油人共同的座右銘。
占油田產油量四分之一的采油一廠,目前已按新的穩產規劃調整生產任務,確定今后10年每年原油穩產1000萬噸的目標。廠長萬軍表示,盡管影響技術推廣應用的因素很多,需要不斷去攻克,但全廠干部職工對實現新目標充滿信心,國家的需要、油田的發展遠景讓大家精神振奮。
在大慶油田,穩產新會戰、新目標凝聚人心。在科研單位,各種技術論證會、座談會和動員會紛紛舉行;在生產崗位,“三老四嚴”的作風仍舊是每個職工的行為準則;在機關、后勤服務部門,“一切為了穩產、一切服從穩產”正在把所有的力量凝聚在一個目標上。
在油田重大攻關項目《新型驅油劑驅油技術》的負責人名單里,記者又一次看到了王啟民——這位已近古稀之年的“新時期鐵人”。“油田需要我,國家需要我,我覺得自己還和年輕的時候一樣,渾身有用不完的勁!”王啟民說。
對于油田的未來,大慶的“掌門人”王玉普充滿信心:“實現穩產4000萬噸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,大慶油田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,進一步謀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,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礦區的和諧發展,從更長遠處著眼,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貢獻。”
“這是一場長期的、永不閉幕的大會戰。”王玉普說,“我為祖國獻石油,將永遠是大慶的主旋律。”